針灸學之
針刺手法
針灸療法的*就在于其治療手段與藥物的明顯不同。針刺手法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針刺的治療效應。所以作為一個針灸學習者重視針刺手法的學習,重視針刺手法的練習是十分必要的。但從目前的現狀看,針灸專業和中醫專業畢業生的中西醫知識存在著很大的差異,針灸專業學生的知識面狹窄,有的甚至連醫學基礎知識、基本技能都存在缺陷。這應當引起我們針灸業界的重視。
*,針灸學理論是中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,是建立在中醫綜合理論知識體系之上而發展的。同時,和藥物療法一樣,針灸療法只是一種治療手段,這一治療手段要接受中西醫理論的指導,只有和中西醫知識結合才能發揮療效并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。作為針灸專業學生的合理知識結構應該包括中醫知識、西醫綜合理論知識以及針灸學知識,缺一不可。
歷代針灸醫家都十分重視中醫經典理論和綜合醫學知識的掌握,《內經》、《難經》等著作闡述針灸理論為主,而張仲景的《傷寒論》在創導辨證論治思想的基礎上,強調針灸的“二綱六要”,要會“切脈觀神”。中醫的精髓是辨證論治,反映辨證論治的基本功就是中醫綜合知識。所以,作為一名合格的針灸醫師,中醫經典的理論功底不可少,現代醫學知識尤其是解剖學等知識也不可缺,只有這樣才能才臨床上做到正確的辨證取穴、辨證組方、辨證施法,才能正確處理針灸的局部與整體的關系。
所謂人體里面的“氣”,在中醫理論里指的是“正氣”,是人體的正常功能和臟腑器官的機能。醫者通過相關的穴位組合并使用適當的針刺手法,可以補充人體所需,增強人體的臟腑功能。這就是針灸里所說的“補氣”,也就是扶助人體的“正氣”。針灸臨床治病的原則是“實則瀉之,虛則補之”,不會出現所謂的“漏氣”。